top of page

NIKON Z6 II Get! Finally, in 2023

已更新:2023年2月1日

終於等到入手這台專業級全幅相機的時機了!總算... 雖然是被 NIKON 原廠放棄穩定產品價格的新聞嚇出決心的
Z6 II with 50mm F/1.2S
Z6 II with 50mm f/1.2S

前一篇文章 說到,我最終在農曆年前選擇了 Z6 II 作為第二台機身,等 Z5 的蒙皮跟感光元件處理好以後,要玩玩看雙機流


Z6 II 官方照片
Z6 II 官方照片

這台相機擁有Z5所有的優點外,還有以下更強悍的設計:

  • 雙 EXPEED 6 處理器 更快的處理速度,更精準的對焦,更乾淨的畫面 (理論上...)

  • 其中一個卡槽換成更快速的 CF Express Type-B 記憶卡,相容 XQD 規格

  • 背照式的 CMOS 感光元件,在低光源下的感光能力更強,影像更乾淨 擴展 ISO 範圍從 Z5 的 50~102400 提升到 Z6 II 的 50~204800 (基本上不會用到這麼高)

  • 最高每秒 14 張的連拍速度

  • OLED 狀態視窗 (Top Display) 經典專業單眼設計,把主顯示器的資訊關閉也還可以直接確認拍照設定

  • LCD 螢幕上掀取景時,不會觸發 EVF 切換,不用再擔心突然黑掉了

  • 支援Full HD 120p / Slow motion 或是 4K 60p 無裁切錄製

  • 使用外部錄機時,可以進行 N-Log 或是 ProRes RAW 錄製 ProRes RAW錄製須更新韌體並額外購買功能授權

  • 切換 AF 模式時可直接切換人臉辨識或動物辨識

  • 在AF對焦區域為廣闊區域時可支援局部範圍人臉或動物辨識

  • 支援對焦環非線性對焦行為,以及設定線性對焦運動範圍

  • 支援 MB-N11 的電池手把,可以用更舒適的姿勢進行直拍

  • 安裝 MB-N11 時支援雙電池,其中一顆可以熱拔插不需要關機,手把本身有充電孔

  • 支援 MC-N10 多功能線控器

關於 Z5 與 Z6 II 更完整的比較,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實際上用起來有比較爽嗎?
Z6 II with 50mm F/1.2S
Z6 II with 50mm f/1.2S

當然有,因為 爽度是一種心理狀態,跟機器性能關係不大

這問題問得真好,以後不許再問了...


但不管怎麼說,買了新的機身以後...

快 門 反 應 終 於 不 會 延 遲 了... (灑花歡呼)


所以說爽不爽

恩,真爽!



NIKON 在設計 Z5 / Z6 / Z6 II / Z7 / Z7 II時採用了幾乎完全一樣的結構設計,這幾台機器的配件通用性也很高,電池,攝影護籠,保護貼根本就是直接拿來就用,所以,在操控體驗上,其實 Z5 跟 Z6 (II) / Z7 (II) 是完全一樣的,這很有效的縮短了轉換升級過程中的適應期


Z6 II with 50mm F/1.2S
Z6 II with 50mm f/1.2S

實際上手以後很明顯的,Z6 II 相較於 Z5 來說略重 (多 30g) ,但那種重量是很紮實的手感,所以實際上使用幾乎不會受到影響,我實際上接著一公斤重的 50 / f1.2S 鏡頭來進行拍照,基本上還是可以很輕鬆來的進行不同姿勢的抓拍,當然,如果是要街拍的話,我會推薦 40 / f2.0 或是 28 / f2.8 這兩顆輕便型鏡頭,接下來我的雙機流出門應該就是裝著這兩顆上陣


說到夜拍...
Z6 II with 28-75  f/2.8
Z6 II with 28-75 f/2.8

要說 Z6 II 另一個讓我躍躍欲試的點莫過於夜拍了,前面說過,這台機器的感光元件是背照式結構,理論上 受光效率會優於傳統感光元件,實際 使用上來講,在低光源條件下,Z6 II 的畫面也確實比 Z5 來得乾淨,噪點有比較少一些,但我必須說,差異沒有想像中的大,並不會因為你是 背照式 CMOS 畫面就會乾淨到一個噪點都沒有,這部分多少還是要看相機電路設計跟訊號的演算法。


Z6 II with 28-75  f/2.8
Z6 II with 28-75 f/2.8

上面兩張照片其實都經過一定程度的軟體降噪作業,但是很明顯的,都還是有足夠的訊號細節來進行降噪還原而不影響細節,overall 來說,Z6 II 的夜拍能力是足夠的。只不過很明顯的,這樣的表現是還有一定幅度的改善空間,期望 NIKON 能有機會透過韌體更新改善高 ISO 下的噪訊演算法。


說到對焦效率...
Z6 II with MC105 f/2.8
Z6 II with MC105 f/2.8

這大概是目前 NIKON 在整個相機產業內表現最弱勢的部分了,客觀來說,他有非常強悍的對焦性能,但是相較於 SONY, CANON, Panasonic 這些以對焦著稱的廠商來說,NIKON 確實 還有 很大的進步幅度,但是使用者可以很明確的感受到 NIKON 的進步。


目前來說,NIKON 在專業機身上有個非常方便的對焦模式,他可以在廣闊區域模式下,也可以進行 人臉/人眼 或是 動物 的主體辨識對焦,這樣攝影師就可以先規畫構圖後,再將被攝物體套入區域內來進行拍照,大幅度的提升了攝影師的拍照效率。


更不要說,他在全對焦點的自動模式下,本來就可以進行 人物 及 動物 辨識,還可以透過觸控來標定拍攝主體進行追蹤。


這幾天使用下來,我必須說,這個廣闊區域的人臉辨識功能效率真的很高,在目前最新的1.5版韌體上,就算同事還距離我很遠,Z6 II 也能準確辨認到他們的...眼睛!這跟兩年前 Z6 II 剛上市時被 Canon 還有 SONY 海放的偵測效率相比起來,這個進步幅度是相當明顯的。


不過呢...

但必須說,目前 NIKON 所提供的這些偵測功能,在某種情況下,反而適得其反,造成攝影師的困擾...因為 NIKON 將這 人物 跟 動物 分類為不同的辨識對象,所以當面對不同的拍攝對象時,使用者還必須要進行拍攝模式的切換,客觀來說,這還滿影響拍攝流程,除非你是計畫性拍攝,像是人像攝影活動,或是去侯硐拍貓這類目標非常明確得攝影活動,如果你今天在路上街拍,那你可能會一直在做對焦模式的切換來對應你隨機遇到的景色或是拍攝物。


這點在 Panasonic G9 (也是我前幾年的愛機) 上,就完全沒這個困擾,G9 設計了一個自動偵測的項目,所以不論是 人物 或是 動物,基本上都可以一次順暢拍攝到底,完全不需要人工切換。


不過拿 G9 做標準真的純粹欺負人,雖說他家的對焦系統準確度還有待加強,但目前業界在對焦功能多樣性彈性 上,能與 Panasonic 相提並論的廠商,只能說 一個都沒有,這間公司早就已經把對焦這件事情玩出新的高度來,這點我們後面有機會再開個新的篇章來討論。


不過還是要提一個 Panasonic 非常棒的對焦控制設計,它的對焦點可以透過觸控來改變位置,這聽起來沒甚麼,但是偏偏這間公司做了一個控制方式叫做 OFFSET,透過手指在觸控面板上的移動幅度來調整對焦點位置,天哪,這功能真的嗨爆!尤其是當你用觀景窗取景時,不用再忍受那個效率爛到爆炸的小搖桿,直接拇指在螢幕上推推拉拉就可以很迅速的改變對焦框/點位置,這簡直就是天堂般的享受,實在是所有相機都該放進去的功能。


講到這裡,上述偵測主體判斷的功能,在旗艦的 Z9 機身上,NIKON 已經實踐了自動偵測這個部分,所以可以確定的是,NIKON 的技術是可以做到自動判別被攝對象的類型來進行偵測。


但畢竟 Z9 使用的是新一代的影像處理器 EXPEED7,所以不確定是否可以將這項功能下放到 Z6 II 的雙 EXPEED6 處理器上,但還是期望 NIKON能將這個功能下放給 Z6 II 跟 Z7 II,我的願望很渺小,只要給我自動判定功能就好。


電池續航...

這個是 Z6 II 的硬傷,加上 TOP Display 跟 雙處理器後,同樣的省電設定下 (就是完全不省電),Z6 II 大概開機六七個小時電池就會耗光,但 Z5 大概可以這樣維持兩倍的時間,拍照上,廠商公布的數據是 Z5 在滿電時可以拍攝 470 張照片,Z6 II 可以拍攝 410 張,坦白說這個差距算是明顯的,所以目前我在評估是否要購入 MB-N11 的電池手把來安裝第二顆電池,只不過大部分的攝影背包空間都放不下加上手把的相機,再者,重量也是一個問題,所以這點我還需要再評估一下。


還是先動手出門拍照吧...
Z6 II with MC105 f/2.8
Z6 II with MC105 f/2.8

Z6 II 入手至今還不到一個月,目前只能針對跟 Z5 之間的差異性來做討論,包含像是錄影功能之類我比較不熟悉的部分暫時我還無法做出評論,所以目前應該會先花個幾個月的時間好好使用這台機器,後面再來個 Part II 更新吧;雖說 Z6 II 不完美,但是相機只是攝影的工具,舒適順手其實遠比性能強悍來得更重要,拍照還是要看個人對景物的靈感跟觸動。

15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