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SD怎麼買?

買對SSD讓你上天堂,買錯SSD讓你想撞牆
(部分) 火力展示
(部分) 火力展示

現在去買新的電腦大多都會幫你安裝SSD,而且微軟更是在Windows 11平台要求作業系統的基本要求為SSD,不允許使用者將系統安裝在傳統硬碟上。


相較於傳統的硬碟,SSD 會有幾個比較明顯的優勢:

  1. 速度快

  2. 防震防摔

  3. 基本防磁

  4. 在大部分的使用情境下,SSD會比傳統硬碟來得更省電

基本上,除了部分廠牌外,通常你想把SSD用到壞只能惡意測試或是暴力破壞。


但是市面上這麼多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SSD,針對不同的使用要求,宅龍常常會被友人抓起來逼供...推薦SSD。其實裡面有很多眉角,宅龍想一想乾脆整理一篇來分享一下平常選購的心得。


這邊先來分類一下...

宅龍先就常見 介面 分為三大類:

  • 2.5吋 SSD

  • M.2 SATA (NGFF)

  • NVMe

在這些類型中,還有分 有 快取 跟 無快取(Cacheless) 兩種架構,大家可以先移步參考宅龍另外發布的 SSD快閃記憶體類型及相關快取技術 來了解一下SSD 顆粒類型,以及相對應的快取技術及優缺點。


無快取SSD代表:SN770, NV2
無快取SSD代表:SN770, NV2


要特別提到的部分是,M.2 SATA SSD 基本上已經差不多從市場上絕跡了,所以現階段選購SSD 可以不考慮這種類型產品。


接下來就常見的應用情境依照 存取資料的頻繁程度 分為以下幾種(從頻繁度低到高排列):

  • 儲存靜態資料

  • 儲存常用資料

  • 執行應用程式

  • 執行遊戲

  • 安裝/執行作業系統 / 系統虛擬記憶體分頁


SSD要塞好塞滿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覺得 資料 跟 效能 不重要就可以這樣做,宅龍一定不會阻止...

放眼市場,很多廠家賣給你的筆記型電腦或是套裝電腦,都是跟打發叫化子似的,幫你裝個128GB SSD就想打發你,給你 256GB 像是天賜的恩典,價格直接暴漲。而這樣做的理由是,容量夠用了...


結果今年那個很表面的(Srurface)新產品上市就把自己狠狠打臉,因為要執行Windows 11容量不夠用,所以基本容量升級到256GB...也不想想自家作業系統會幹出甚麼事情來...


雖然這跟沒升級其實沒兩樣~都是處於鄙視鏈最底層的容量。


如果你仔細看宅龍最上面貼出來的大合照,這裡面沒有低於 1TB 容量的 SSD,難道宅龍是龍傻錢多?


嘛~這當然不可能呀,宅龍花錢可是精打細算的,雖然買的東西很多都不便宜就是了...


至於為什麼要買這麼大容量的SSD呢?這其實跟 作業系統 還有 SSD傳輸機制 有關。


Windows環境用量成謎...

宅龍目前桌上型電腦使用的主SSD容量是 2TB,已使用一年,目前來說已經占用了將近1TB的 容量,其中最大宗的是遊戲,大概有360GB,再來是莫名其妙的系統暫存檔,裡面兩個檔案就占用200GB...,接下來的是User資料夾,一樣,又是暫存檔案吃掉134GB容量...


你看,Windows 處處有驚喜,上述那大到莫名其妙的暫存檔,就是 Windows 隨著日常操作過程自己產生的...不論哪個都超過表面給的128GB。你可以想像一下,拿128GB到底能做甚麼...


前面說到,SSD 有快閃晶片內的SLC快取 機制,所以理論上最好是能夠保留足夠的空間給這個SLC快取使用,以確保SSD的存取效率。


更不要說還有在使用Windows時產生的動態資料存取...那個更恐怖,給大家看一下宅龍另外一台電腦的系統碟...

讀取沒多少,寫入量快三倍...
讀取沒多少,寫入量快三倍...

看到那恐怖的寫入量了嗎?那就是你把SSD拿來當作業系統碟以後會發生的狀況,你越常使用,寫入量累積就越恐怖。


而宅龍這顆SSD內也只不過使用了不到500GB的空間...


再來講到資料存取方式

一般來說,為了確保傳輸效率,SSD控制晶片會平行存取數個單元的,目前常見的入門控制晶片會一次取用四個單元,高階的則會同時取用八個單元的資料。


不管是SSD或是傳統硬碟,只要你資料寫入後,這筆資料就會固定占用一個儲存區塊,直到下次它收到複寫或是清除的命令,這個區塊才會被釋放出來,讓下一筆資料可以被寫入。


這時聰明如各位可以發現一個問題,當 SSD內儲存的資料越來越多,可供寫入的區塊就會越來越少,即使你同時多通道存取資料,你依然有機會無法對所有通道同時做寫入操作。


這時候,資料存取的效率也會下降,而且因為所剩空間有限,這些剩餘空間會快速的累積驚人存取量,也導致了擦寫循環次數的上漲,加速快閃晶片內的可用區塊耗損。


也因此,保留一定的儲存空間,在SSD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宅龍曾經獲得一個朋友的建議,SSD使用的容量理想在1/2左右不要超過太多。


除了上述的傳輸方式,還有宅龍在另外一篇主題聊到的SLC快取機制外,當你有區塊損壞時,你也還有機會透過標定損壞區塊,讓SSD在不會太影響 可用容量 的前提下延長 使用壽命,不至於一次壞光光。


但是很明顯的,這樣做在某些情境下是非常浪費的,所以宅龍會依照使用情境將資料分成 靜態資料 以及 動態資料 兩種,分辨這兩種資料類型的關鍵在於存取密度 - 單位時間內存取該筆資料的次數有多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用一張表來列出宅龍對這些資料類型做的分類:



宅龍一個一個組合來說明操作特性跟建議:

  • 低傳輸頻寬需求的靜態資料: 這類資料你基本上不常存取,就算要存取這些資料,需要傳輸的資料量也很小,也因為這樣,你幾乎不需要擔心會把SSD寫到壞掉,可以 放心購買,用力塞滿!存個80~90%容量你也不用太擔心,畢竟,你平常也沒在擔心拇指碟資料塞太滿不是嗎? 就算是無快取的SSD 如 Kingston的NV2, WD的SN770 或是 三星的980 都可以放心使用,極端一點買2.5吋大容量SSD 像是 Samsung 870 EVO / QVO 或是 SanDisk Ultra 的 4TB SSD都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當然,最保險的使用方式是拿個外接盒把他們變成行動備份硬碟。

  • 高傳輸頻寬需求的靜態資料: 這類資料你會常常 "讀取",但是並不會經常性做寫入或刪除,但偏偏這些類型的資料量都很龐大,你會需要很高的資料頻寬來快速載入,最常見的就是播放離線影片,或是啟動遊戲,遇到這類型的資料,你如果沒有充足的傳輸速度,那真是等到地老天荒,海哭石爛 (你哭到淹大水,然後拿石頭砸爛電腦...),所以存放這類資料的SSD選擇時只有兩個標準:大容量 以及 高速。至於快閃顆粒類型,對這種資料其實不是很重要。 以宅龍用過的SSD來說,最近購買的 ADATA S70 Pro 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便宜,大容量,4TB 只賣台幣七千多,還有獨立DRAM快取!不買對不起自己~

  • 低傳輸頻寬需求的動態資料: 這類資料會較高頻率的變動,但是實際上變動資料量很小,這類型的資料通常宅龍會建議把他們全部放一起塞進一顆速度中等,容量夠大的SSD即可,其實 Gen.3 NVMe 或是SATA SSD 完全可以勝任這類型的需求,但因為目前Gen.3 NVMe 早就已經換代成Gen.4 SSD,所以這邊的購買原則就是:只要有獨立DRAM Cache,不要是二三線品牌的SSD隨便買都可以,但是如果拿來安裝作業系統,請務必仔細參考最後高頻寬動態資料類型的說明。

  • 高傳輸頻寬需求的動態資料: 這類型資料不用說,隨時都能產生爆量的存取,瘋狂累積SSD的擦寫循環,可以說,這是對SSD負擔最大的資料類型。 很多人有一個誤會,作業系統碟屬於這類型的資料需求,其實不然,真正導致作業系統碟產生大量動態資料的原因其實是分頁檔案,休眠暫存 跟 應用程式暫存檔案,這類型資料隨著使用者的做操作會一直改變內容,而且都需要及時反應,不然就會拖垮系統效能,前面宅龍提到的莫名其妙占用的磁碟空間,還有恐怖的資料寫入量都是因為這樣產生的。 所以如果你沒有把暫存資料從作業系統碟轉移出去,那建議你還是將作業系統視為高頻寬動態資料需求,把你能買到最好的SSD分配給他,不要想去賭那個機率,不然哪天電腦開機等個七七四十九天都進不了系統也不是不可能發的事情。畢竟你的SSD早就被操掛了... 基本上面對這樣的需求,宅龍只相信 WD, Samsung, Kingston的旗艦產品,像是目前可以買到的SN850X, 990Pro, FURY, KC3000等,至於其他的宅龍基本上就沒有在使用,所以也不方便表示意見囉。


養成良好的習慣

SSD作為儲存裝置,畢竟還是一個使用壽命較不耐久的選擇,所以除了為正確的使用情境選擇正確的SSD類型外,還是要強調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定期備份資料,傳統硬碟雖然有速度慢跟不防磁兩個明顯的短版,但是以資料儲存的可靠度來說,他還是遠高於SSD的。


宅龍有聽過一個很愚蠢的發言就是:這年代還有誰在用SATA?果不其然,講這句話的傻子所在的公司產品品質爛得一蹋糊塗,而且兩三年前還面臨資安問題,全公司資料炸光光,因為連最基本的資安跟備份觀念都不健全,聽說到現在還是一堆資料找不回來,很多事情卡來卡去...


雲端備份雖然是個好方法,但是基本上也算生死掌控在他人手上,而且如果資料只有一個備份,那其實還是有遺失的風險,建議還是要做異地備援跟冷儲存來確保資料不會遺失。


後續宅龍會再開一篇系統操作小技巧,來介紹一些讓SSD利用效率更合理的方法。


3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